世界杯决赛在即市民晒出蹴鞠老雕花板
发布日期:2023-11-15 作者: 安博全站app-铝板

  金山网讯 俄罗斯世界杯决战将于今晚演出。昨日,市民徐先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块“三孩提蹴鞠”的老雕花板,马上收成了不少人的点赞和重视。徐先生在图片中配了一行注解:足球来源于蹴鞠。那么,这块有关蹴鞠的雕花板还有哪些故事呢,记者做了采访。

  蹴鞠(cjū),又叫“蹋鞠”“蹴球”“蹴圆”“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便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

  再来看这块老雕花板,记者量了一下,雕花板长和宽约为32厘米,厚度1厘米,绝大多数都是一块方板,分量约为0.4公斤。其上雕琢着一圆形图画,圆框外四角各是一片花卉纹。圆框内中三位童子在蹴鞠,三童子衣纹雕琢爽直,人物表情生动逼真。孩提游玩在排排高树间,两头还有假山灌木,而接近中心部位的一个圆鼓鼓的“鞠”非常夺目,整个雕花板呈现一派其乐融融的愉快局面。

  记者发现,这块方板并不是由一块整木雕成,而是由二块拼接而成。美妙的是,在这块一平尺的花板上居然涂了三种色彩的漆,圆框外涂底用的是类似于酱油的色漆,圆框内涂底的是朱红色漆,而一切雕琢的部分则都上了土黄漆,使得各个层次的效果充分体现。

  徐先生介绍,这块雕花板他是从浙江湖州淘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旧式房子或木家具上的装修构件。木质归于榉木,比一般的柏木更硬一些。时代上,这应该至少民国时分的产品,由于解放后雕花板上的人物雕琢已呈衰败之势,雕工也与民国时有很大的距离。徐先生还特别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发现这种带有蹴鞠图画的老雕花板网上也有一些,但都是长方形小件,尺度比他这件要小许多,并且根本便是一两个童子,配景也很少。像这样构图比较完好的大号方板很少见。

  至于这块木板的雕工,徐先生以为归于浙江东阳木雕。传统的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层次丰厚而又不失平面装修的根本特色,画面布局极富中国传统美感。“并且,这块花板上的漆也是本来的,没有被后人从头涂刷过。”

  而对自己在这片花板下的阐明:“足球来源于蹴鞠”,尽管不少老友在回复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徐先生自有一番见地。

  徐先生介绍,2006年5月,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同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鞠作为足球的来源也得到渐渐的变多的世界认可。

  作为一名雕花板收士,徐先生对蹴鞠图画频频呈现在旧式房子和家具的装修上,乃至成为特别的一类,也有自己的了解。他说,旧式雕花板上的图画,大多数都是老百姓脍炙人口、在民间有广泛认同度和认知度的图画,这样当年这些雕琢工匠的产品才干遭到商场的喜爱,卖个好价钱。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盛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端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呈现了蹴鞠安排与蹴鞠演员,清代开端盛行冰上蹴鞠。因而,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撒播长远、在民众间有广泛大众影响的一种体育运动,这样它呈现在雕花板上才不足为怪。(竺捷)竺捷 摄

  金山网讯 对这块蹴鞠老雕花板,我市保藏界的资深人士夏永生也表明很可贵,值得保藏。

  本年72岁的夏永生是我市体育保藏的老前辈,他平常爱收集与体育有关的各类藏品。而关于眼下大热的世界杯,他也有几件具有特别含义的藏品。

  一件是1992年12月16日镇江印刷的一张“足球之星”小报:这张4开巨细、双面印的小报由当年镇江宸星足球沙龙主办,上面印有“苏镇出准字(92)061”准印证号。报上头版右下角有一张“首届沙龙赛冠军宸星队整体队员合影”,尽管只出了一期,但它究竟见证了我市足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

  另一件是2002年在镇江体育场举行的全国女子足球联赛的撕角门票。他散场后掌握时机,请参与的时任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和上海女子足球队的守门员在门票上签了名。夏永生说,其时能在设备不算太完善的镇江体育场举行全国足球比赛,仍是不多见的。

  还有一件藏品江苏球迷或许更了解。2014年6月28日,江苏国信舜天沙龙球迷碰头会在镇江国信宜和举行,德杨、艾德尔森、安塔尔、陆博飞、吉翔等8位舜天队主力队员及主教练来到现场和镇江球迷互动。夏永生特别带着介绍自己的一篇报导去了现场,请主教练高洪波和4位外籍球员一一在报导上签名,圆了他一个体育迷的保藏梦。

  对自己投入终身的体育保藏,夏永生说,其实保藏并不奥秘,有时也无需花许多钱,就看你能不能做一个有心人。体育保藏作为保藏类别的一个分支,正面对体育产业快速地开展的机会,体育藏品的数量和品种也在不断扩大,渐渐的变多的物品由于其特别含义而变得有保藏价值,然后成为体育保藏品,现在像一些具有留念含义的体育用品、奥运火炬、奖牌、陶瓷、铜章、徽章、吉祥物、奥运签名文献等都有爱好者保藏,从一个球迷做起,体育保藏一点都不难。

  夏永生还期望市体育部分能在其间担任更多的引领效果,把一批我市“老字辈”的体育藏家们安排起来沟通,这样一定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