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风采”专栏丨紫云火花镇:村美民富日子甜

时间: 2024-06-27 05:26:51 |   作者: 新闻中心

  禾弘村集贸市场旧貌换新颜,文明新风正扬帆;平寨村布依民居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稻花芬芳民歌嘹亮;磨安村光伏电站二期建设如火如荼,山坡光伏板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龙头村一幅幅手绘文化墙,图文并茂地展现着文明新风尚……撕掉千百年贫困标签的火花镇正在奋力绘制着环境优美、业兴民富、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来,火花镇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自己实际,走出一条坡上花果香、田坝稻花黄、花香酿好蜜、稻田轮种菜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实现村庄换新颜,百姓日子甜。

  8月26日,记者走进火花镇龙头村甲西组,干净整洁的寨子里里,一幅幅宜居乡村宣传文化墙很是显眼,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既美观,又能直观地引导村民们讲究卫生、爱好环境,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未曾想,曾经的龙头村甲西组,散养的鸡群到处跑,路上随处是鸡粪;随意堆放的柴草,让村庄显得很凌乱。如今,路边设置了围栏,道路清爽干净了;农户柴草、农用工具整齐堆放,室内家具摆放有致,房前屋后清洁整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寨子干净靓丽了。”村民王仕芬说,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舒畅、心里愉快。

  当日,在九岭村中院组,几位村民正在清理路边砂石,准备在道路两旁播撒花种,以美化村庄。

  九岭村生态环境较好,一条条水泥路将干净整洁的民房串联,郁郁葱葱的绿木紧紧环抱着村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走进禾弘村,街面爽朗靓丽,曾经挨家挨户私自搭建的蓝皮棚、彩钢瓦棚,已不复存在。沿街路面、农贸市场、公共活动区域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截至8月27日,火花镇在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临时建筑中,全镇拆除和整改蓝皮棚、钢架棚以及农村私自搭建的畜棚、旱厕等临时建筑237个共11426.14平方米。

  按照市里“一个月有明显变化,三个月要彻底改变”的宜居乡村创建工作要求,7月初以来,火花镇按照县里集中开展宜居乡村创建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四清”大战60天行动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职责,突出整治重点,在重点区域、重点村寨开展集中整治。为解决垃圾清运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火花镇通过帮扶部门支持和本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元,新购铁皮垃圾转运斗100个,垃圾桶(筐)6500个,实现了每个村民组垃圾转运斗1个以上,垃圾桶(筐)户户全覆盖,保证了全镇垃圾清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院坝会、村级广播、流动小喇叭等进行宣传动员,做到思想动员到户到人,引导群众人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火花镇党委书记班祖刚说,以公共区域和公路沿线、沟渠、河流“脏、乱、差”为整治重点区域,对农贸集市、河道两岸、农户房前屋后、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清理成堆暴露垃圾。

  截至目前,该镇共组织干部、党员、群众、志愿者共2612人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投入垃圾收运车辆6辆,累计清运处理垃圾724立方米,有效治理辖区环境卫生,使镇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平寨村村委会前,金黄的稻田与干净整洁的村庄交相辉映,每家每户的小菜园里种植着南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乡村记忆园古韵浓郁。

  站在克田村办公楼上向田坝组看去,通组路、稻田、村庄、青山构成了一幅田园山水画。

  今年,火花镇狠抓粮食生产安全,地热河谷地带的平寨、禾弘、董桑等村田坝全部种植水稻,以及资源条件较好的磨安、纳座、克田等村的良田也都种植水稻,确保粮食自给自足,解决群众吃饭问题。

  “火花镇禾弘村地处地热河谷地带,每年秋冬季,我们把收割稻谷后的田块翻犁,整理好,抓住初春的气候优势,种植一季反季节白菜。”村民罗忠勇说,今年他种的白菜,收割卖出了3万余元。今秋,稻谷收割后,他将继续把水田放干,冬季翻耕好土地,明年初春种植一季白菜后,夏季又种植水稻。

  近年来,火花镇依托地热河谷天气特征情况,引导农户以“菜-稻-菜”模式种植反季节蔬菜,每年水稻收割后,放干水田里的水,翻耕整理好田地后,按照市场规律和季节反差,抓住每年冬春气候转换时机,用好地热河谷气候优势,种植一季反季节蔬菜,实现一地多用助增收的良好效果。

  “火花镇镇政府引导农户利用自己的承包田,以‘菜+稻+菜’模式自主经营、自主种植反季节蔬菜,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既充实了‘粮袋子’,又鼓起了‘钱袋子’。”班祖刚说,今秋,水稻收割后,该镇将继续推行“菜+稻+菜”轮作模式,大量种植反季节蔬菜,以增加群众收入。

  时下正值葡萄成熟季节,在龙头村葡萄园里,种植户金兴林正在采摘葡萄,他种植的110亩葡萄,亩产量3000斤,以每斤1.8元的价格销售,亩产值5000多元。

  据了解,火花镇龙头、关坪、克田、兴合、纳座等村都种植有葡萄,全镇葡萄种植培养面积1.8万余亩,也都进入采摘尾声期。

  在喜湾村养兔场里,饲养员毛席荣在给兔子喂食,自养兔场建成以来,她一直在这里饲养兔子,每月工资从2500元上涨到3200元。

  “该养兔场是养鸡场改建而成,共养殖有种兔1200只。目前,种兔生产出第一批幼兔,共8800只。”喜湾村村支书班忠航说。

  站在火花镇后窑、麻园光伏发电站安装光伏板的制高点向四周瞭望,山坡上整齐划一的光伏板,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利用荒芜的山坡建设光伏发电站,既盘活了土地资源,让荒坡生“金”,又提供了清洁能源,节约了有限能源。

  记者在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后窑、麻园光伏发电站变电站主控室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大数据监控设备查看光伏板、箱式变压器和逆变器的工作情况等。

  “通过大数据监控设备,我们大家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光伏发电设施是否有故障、正常工作效率情况等。”火花镇后窑、麻园光伏发电站负责人陈国统说,该光伏发电站,第一季度总发电量达1600万千瓦时,按照每千瓦时0.4186元计价卖给南方电网安顺供电局,产值669万元,初步实现投产达效。

  据了解,紫云后窑、麻园光伏发电站占地面积4000余亩,地块涉及火花镇磨安、喜湾、九岭、纳磨等4个村,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12月28日建成投入生产。

  “该光伏发电站所处地带,在5月至9月是光照最强时段,预计该时段的月发电量约1800万千瓦时,每年可为南方电网安顺供电局提供清洁能源约2.4505亿千瓦时。”陈国统说,按照相关税收标准,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完成税收2000多万元。

  “光伏电站的最大特点是带动一方群众增收,建设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建成后,光伏板的清洗、除草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增收条件。”班祖刚和记者说,据了解,推广光伏发电项目是紫云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推进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举措。目前,火花镇后窑、麻园光伏电站二期建设工程相继开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